尾巴超长。
新疆发现濒危动物长耳跳鼠,被称为“沙漠米老鼠”。
摄影爱好者在新疆柯坪县发现世界濒危灭绝动物长耳跳鼠的踪迹,目前已列为全球最濒危灭绝物种。
长耳跳鼠介绍:
长耳跳鼠是哺乳纲啮齿目跳鼠科长耳跳鼠属哺乳动物。长耳跳鼠尾长,成体平均尾长超150毫米,平均体长超70毫米。耳特长,可达体长的一半,平均耳长超40毫米。门齿细白,两侧上颚各有一个小前臼齿。上颌前臼齿发达,明显大于最后一枚臼齿。后肢长,平均长度超40毫米,足下覆白色毛但不形成硬毛刷。平均体重超24克。体背毛色为棕黄色或灰黄色,毛基深灰色,毛尖棕色或褐色,头部和背中部毛色较深,腹毛灰白色,因年龄和栖息环境不同毛色有差异。尾上覆短毛,毛色与体色相似,尾端具穗,毛束呈毛笔状,毛色黑白分明。头骨较细长,鼻骨很窄。
长耳跳鼠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起塔里木盆地西端,沿盆地与周边山地荒漠交错带向东延伸至中国内蒙古中部和蒙古国南部的条形地带,涵盖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省(自治区)。长耳跳鼠昼伏夜出,白天在沙漠下的洞穴里生活。听力非常敏锐,是在夜晚精确探测和辅捉昆虫的利器;后腿足部的毛发有利于在沙漠环境中跳跃,跳跃时动作像袋鼠,能腾空跳跃1米多高。以昆虫为食,繁殖期在夏季。每年繁殖两次,每次产2-6只小鼠。妊娠期为25-35天。
长耳跳鼠是螺杆菌致病病原的携带者,有可能向人群传播其他疾病。对植物没有明显的为害。长耳跳鼠因主要生活在荒漠地带,种群的数量不大,尚无必要防治。
长耳跳鼠已被列为全球濒临灭绝物种之一,在中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保护动物。
(综合自百度百科)
© 版权声明
商娱网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自于互联网或为商娱网用户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原作者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商娱网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商娱网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