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南方朱雀客星将有新突破。
“天关”卫星发布首批科学成果。
“天关”发现一例暂现天体EP240408a,并记录了其X射线的一次剧烈爆发。此次爆发的亮度增强了300倍,仅持续了12秒。随后,该X射线天体在大约10天后消失。此类中等时标的暂现源在以往的观测中很少出现。该天体的光谱和时变特征与目前已知的天体类型均不完全一致,表明它可能属于一种前所未知的暂现天体类别。这一发现对于拓展对宇宙暂现天体族群的认识以及理解极端物理过程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该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30日在《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SCIENCECHINA 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期刊在线发表,是“天关”团队首篇正式发表的科学论文。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封面图,暂现天体EP240408a的发现
“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表示:“EP240408a的发现可能预示着一类全新的暂现源类型。其辐射集中在X射线且较为暗弱,持续时间只有10天左右,很难被其他X射线和其他波段的望远镜探测到。‘天关’卫星早期的这些发现表明,我们之前所认识的暂现天体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这些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宇宙中的极端天体及其物理过程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这一创新成果发表在中国的期刊上,也更加彰显了在人类探索宇宙征程中的中国贡献。”
▲“天关”首篇正式发表的科学论文报道发现的暂现天体EP240408a的X射线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除暂现天体外,“天关”还观测了其他丰富的天体类型,包括太阳系内的月球、木星和土星,宁静状态下的恒星,银河系和近邻星系中的致密天体和超新星遗迹,遥远星系中的超大质量黑洞和相对论性喷流、星系团等。
“天关”卫星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导,欧洲空间局(ESA)、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参与研制。“天关”卫星于2024年1月9日发射升空,并于7月起开展常规科学运行。
“天关”卫星简明释义:
“天关”源于我国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司天监观测并记录的“天关客星”超新星爆发(SN1054)。它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天文事件之一,被世界科技史界称为“中国新星”,其遗骸形成的蟹状星云是国际天文届广泛引用的《梅西耶星表》(1771)中的第一号天体(M1)。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命名为“天关”卫星,体现了中国在超新星爆发观测记录方面的深厚渊源和对世界天文学的卓越贡献。
来源: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科院之声公众号)